點擊數:84132020-12-30 來源:財務審計部 撰稿:桂友芳
摘自《十點讀書》
《道德經》里曾說:“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”
意思是:唯有不爭的處事態度,天下才會沒有人能與之抗衡。
大千世界,世事繁雜,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不稱心的事。
愚蠢的人,一味想爭個高低,斗個輸贏;
而睿智的人,早已看淡一切,低頭做事。
電視劇《雍正王朝》里,鄔先生給四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:
從前,有個老爺子生了一大群兒子。
慢慢地,老爺子年紀大了,但這么大的家產,必須交給一個兒子來管。
可是鑰匙只有一把,兒子卻有一大群。兒子們爭得你死我活,不可開交。
這時,只有一個兒子,從來不去爭這把鑰匙,只是默默地跟著老爺子干事。
有一天老爺子終于想明白了,就把這鑰匙交給這個不爭的兒子。
有時候,不爭,不是因為不思進取,而是審時度勢的大格局。
一個人的真正的成熟,是學會不爭。
楊絳先生的一生,正如她翻譯的經典詩句那般:
“我和誰都不爭,和誰爭我都不屑。”
細究她的一生,豁達不爭的人生觀,和父母的家庭教育分不開。
楊絳的父親常常教導她:“身外之物、無需掛念。”
當孩子們對一件東西非常艷羨時,她父親常常勸慰:世界上的好東西多著呢。
楊絳也常?;貞涀约旱哪赣H:
我母親向來不尖銳,她對人事的反應總是慢悠悠的。如有誰當面損她,她不會及時反擊,事后也不計較。
因為有這樣的淡泊不爭的父母,楊絳的童年時期,非常溫馨清凈。
也正是這樣的教育觀念培養,給了她一輩子為人處世的平和與淡然。
看過這樣一個巧妙的比喻:
社會是一個杯子,每個人則是杯中的水。
但人與人之間越爭,水中的動靜就越大,杯中水則會越來越渾濁;
而若不爭,原本翻騰的水則會變得平靜,每個人也能隨之沉淀更多東西。
是非也好,名利也罷,唯有不爭,才能換來平靜安寧。
做人做事,沒必要爭個明白,守住目標,忍受孤獨,才能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里,安穩度日。
財務審計部
桂友芳